(一)资质管理制度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1、资质种类过多、专业划分过细,不利于专业市场的融合。
2、资质标准的行业色彩浓厚,限制了高端企业的活动空间,不利于企业的跨行业综合发展。
3、施工总承包企业申请专业承包资质数量不能超过5项的规定,给企业图标带来较大影响。
4、对机械设备的要求增加了企业的资金负担。
(二)资质申报过程管理存在的不足
资质申报过程管理包括资质受理、审核、批准、发证等过程管理,为杜绝企业弄虚作假行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采取了如下方式:
1、在资质申请材料受理阶段核查原件;
2、在资料审核过程中通过实地核查方式或发函至工程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工程所属行业主管部门,以及项目的建设、设计、监理等单位进行确认的方式;
3、在审核工作结束后,对审核结果和申报单位的工程业绩汇总情况、以及注册建造师等信息进行网上公示。而上述过程中的决策权力又大部分集中在建设部层面上,其结果必然会出现两个方面的缺陷,一是资质审批效率低,二是不易查实部分失信企业的弄虚作假行为。
(三)资质监管工作存在的不足
建设部于2002年对原有施工企业资质安心资质标准进行重新就位,并于2003年对资质进行例行年检,希望通过年检工作,实现对企业资质进行监管,发现并处理资质日常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对资质不达标的企业进行降级或取消。2005年8月9日,建设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企业及招标代理机构资质申请及年检有关问题的通知》,取消了资质年检,并要求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各自的监管办法。2006年以后,各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资质监管办法相继出台,并按各自制定的办法对各省管辖范围的施工企业资质进行动态考核。但是,很多企业反映,在部门省市的动态监管系统中,要求企业填报的资料太多,手工录入量大,企业资质动态监管非常繁琐,企业投入的人力物力较多,增加了企业的工作负担。
上一篇:为什么办理公路工程资质比较困难